这就是山东|东昌毛笔 聊城一绝

这就是山东|东昌毛笔 聊城一绝

东昌毛笔是聊城一绝,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运河沿岸,由浙江湖北经运河传承而来,至今已延续600多年。

东昌毛笔是聊城一绝,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运河沿岸,由浙江湖北经运河传承而来,至今已延续600多年。

As a superior craft in Liaocheng, the writing brush making technique in Dongchangfu District is mai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canal and has developed over 600 years.

千万毛中选一毫

汉字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人们在使用中, 逐渐意识到文字书写所具有的美感,并进而对书写有意识地加以控制, 于是便诞生了书法这一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依赖于毛笔的产生, 中国人使用毛笔写字作画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近几年, 随着国学热升温,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写毛笔字, 研习书法。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你身边有爱好书法的朋友,不妨送他一支东昌毛笔。东昌毛笔有200多个品种,大的用六尺猪鬃羊胡精制而成,可以写一米见方的大字;最小的毫笔只有半寸,可写蝇头小楷。

东昌毛笔的制作,历史悠久,随着运河的开通,传承浙江湖笔而来,制作工艺更为严谨,有“千万毛中选一毫”之说,因此有“含墨多而不滴,行笔畅而不滞”的特点。

状元用笔 书甲天下

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为东昌毛笔制作业的兴隆时期,作坊主要分布在运河两岸、古楼东大街两侧,时有“东昌作坊,书笔两行”的说法。当时,产品大多销往山西、河北、河南及山东其他地区。

聊城傅以渐曾用本地毛笔书写出了行云流水的文章,深得顺治皇帝的赞赏,并御笔钦点为头名状元。康熙皇帝巡幸聊城,也曾用东昌毛笔撰文赋诗,并为光岳楼题写了“神光锺暎”的匾额,从此东昌毛笔闻名遐迩。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聊城邓钟岳也曾用本地毛笔进京应试,即被康熙皇帝朱批“字甲天下”,钦点为头名状元。

东昌毛笔制作工艺世代传承,助力书写了华夏文化的辉煌。如今,这种传统的制笔方式,也就只有道口铺张堤口村孙金龙老人还能掌握了。他从十六岁开始学习制作毛笔,至今已经过去了五十个年头。

坚守古老技艺

东昌毛笔的制作分为水盆和干琢两大工序,七十二道小工序。水盆工序制作笔头,通过尖利的牛骨梳子,一遍遍地把泡在水里的羊或者其他动物的毛和麻梳匀在一起,单这个过程就需要重复三十多遍。制作最小的毫笔笔头时是最难的,因为它只有两厘米长,梳的时候抓一半,留一半在外边,抓得松了,梳的时候会往外掉;抓得紧了,梳的时候会被牛骨梳子扎破手。

干琢工序主要是把笔头装在笔杆上,这是对笔的质量的最后把关,需要在灯下一遍遍把不好的毛剔除掉,一支笔中只要有一根杂毛,就会影响整个笔的质量。

受机器制笔的冲击,聊城手工制作毛笔的匠人已经屈指可数,但孙金龙老人依然执着地坚守着这门古老的技艺。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孙金龙老人在聊城古城开设了一家专门经营东昌毛笔的笔铺,虽不复 “东昌作坊,书笔两行”的盛景,却也成全了老人的一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