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水上古城
中华水上古城建设以光岳楼为中心,利用十字步行商业街将城区用地分为四块。十字大街为商业步行街,两侧以传统风情的商业为主。楼东大街以休闲、保健、养生为主;楼西大街为时尚、高档商品街;楼北大街为餐饮一条街;楼南大街为文化一条街。城市单元的中心地块为风情居住区,以四合院形式住宅为主,临街巷的建筑作民间特色小商业使用,前店后宅,灵活方便。
古城历史
古城坐落在聊城市区内东昌湖中间,北宋时期的城垣。城呈正方形,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城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初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东昌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改筑为砖城。城墙周长3.5千米,高11.7米,顶宽6.7米,基厚11.7米。内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用砖石砌垒。城设4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南、东、西瓮城为扭头门,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故名“凤凰城”。四城门楼皆重檐歇山,四角飞翘,东曰“春熙”,西曰“清远”,南曰“正德”,北曰“宣武”。明万历七年(1579),城墙上又建垛口2700余个、敌楼27座;4城门楼更名,东曰“寅宾”,西曰“纳日”,南曰“南熏”,北曰“锁钥”。各个城门均有水门、吊桥。城东北角、西北角原有“望岳”“绿云”2楼。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大有高屋建瓴、睥睨四邻之势,又有“能陷不失的凤凰城”之说。
如今,聊城酝酿多年的古城保护与改造已经拉开序幕。为了真实再现古城风貌,将东昌古城打造成集历史古迹、文化典故、旅游休闲、生态宜居于一体的中华水上古城。中华水上古城是聊城市最大的民心工程,是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是聊城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平台、新支点,更是提升聊城形象、丰富“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城市内涵的战略品牌。
特色
中华水上古城区面积仅有1平方公里,却被6.3平方公里的湖水包围,其 “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湖一体,河湖相应的”的特色在中国版图上是绝无仅有的。
聊城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闻名遐迩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作为聊城的形象和标志,中华水上古城的特色可用八个字概括:以“文”为魂,以“水”为韵。以文为魂,以水为韵,体现出中华水上古城建设中对历史的传承和对自然的尊崇,也由此形成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依并存的特色。
古城建筑
闻名遐迩的光岳楼该楼位于中华水上古城正中央,其主体结构建于1374年(明洪武七年),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系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它在形式上承袭了宋元楼阁遗制,在结构上继承了唐宋传统。光岳楼由楼基和主楼两部分组成,主楼为木结构。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瑛”碑,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子恺题写的匾额、楹联至为珍贵。
神话传说
据传说,聊城一带原是一片梧桐林,住着一对凤凰,统率着林中百鸟,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年发大水,东海一条恶龙来到此地,驱走了凤凰,使这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叫它东州湖。地方官见湖波荡漾,周围林茂花繁、景色优美,便想在湖边建城,但工匠们感到工程艰难,均不敢承担。这时,来了两个人,一个叫王东,一个叫王昌,他们自告奋勇,愿意承建。原来这两人就是被恶龙赶走的那对凤凰所生的儿子。王东、王昌建城,凤凰率百鸟送来木石用料,不久,一座雄伟的湖城建成了。人们为了纪念凤凰在建城中的功绩,便将该城起名为凤凰城。后来,东海恶龙又兴风作浪,企图摧毁新城。王东、王昌力战恶龙。恶龙逃往东海,扒出一条水道,引海水来灌城。为救凤凰城的百姓,王东、王昌兄弟二人钻入水下,用身子堵住了水道。人们为感谢两兄弟献身保城救众的高尚品德,便将凤凰城又改名叫东昌城,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华水上古城。
下一条:光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