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木版年画 从古画到今
日复一日,每天天蒙蒙亮徐秀贞便出了门,或步行,或坐几站公交车来到年画社。太阳落了山,她才收拾好手里的活儿,踏上末班车回家。她自己也说,来了画室也不知道具体在忙些什么,但是满满一天基本没怎么闲下来过,不大的院落里每个角落都有老人留下的影子,一盆花草、一棵树木,抑或一幅作品,都饱含老人对艺术以及生活的无限热爱。
记忆里,逢年过节家中老人都要在家里张贴各种年画,为的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以说,年画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愿望。
在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大街东昌府年画社,年过六旬的徐秀贞正在制作年画。只见她拿起一把棕毛刷,在木版上熟练地刷上颜料,再从一摞宣纸中翻过一张覆盖在木版上,用“烫子”熨过,便完成了一个颜色的印刷。
徐秀贞的年画社就是一间年画殿堂,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组图、恢弘大气的龙腾图案、传统的门神图案、雍容华贵的牡丹图……欣赏着这些精美的作品,似乎思绪已经飞回小时候,大门上张贴的一张张年画何尝不是一种年味儿的体现?如今,这样的习俗,正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边欣赏,边听徐秀贞介绍起东昌年画的历史。民间工艺都有一套固定的流程,民间艺人非常重视恪守它的程式化,有些甚至近乎于对仪式的崇拜与遵从。这些流程都是师傅传下来的规矩,是保证手艺不走样并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每一种成功的民间工艺,在制作方法上都有自己的诀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属于民间艺人的知识产权,因此他们在传承时也倍加珍惜,有些还对外人秘而不宣,像古东昌年画制作中的“熟版”工艺,印刷中的“双拉”等,都是艺人们实践的智慧结晶。
日复一日,每天天蒙蒙亮徐秀贞便出了门,或步行,或坐几站公交车来到年画社。太阳落了山,她才收拾好手里的活儿,踏上末班车回家。她自己也说,来了画室也不知道具体在忙些什么,但是满满一天基本没怎么闲下来过,不大的院落里每个角落都有老人留下的影子,一盆花草、一棵树木,抑或一幅作品,都饱含老人对艺术以及生活的无限热爱。
上一条:乡村记忆博物馆